我的积分社区论坛
在线客服密码安全
首页
热门网课
书画测评
AI测评
ISC2000
数字资源
大赛入口
师资培训
网站地图
近现代书法名家白蕉简介(二)
编辑:江金玲 | 时间:2014-11-14 16:56:56 | 浏览:11789
】【打印

生平年表 

1907年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一岁

西历11月3日,农历九月二十八日,白蕉(旭如、复生)生於上海金山县张堰镇尚书浜16号。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中医世家。

旭如这个名字是他的寄父张仲田先生起的,小名橘馨是祖父起的,大概是出于屈原的橘颂和与他的出生年月有关,家里人称呼他都用这个小名。

父亲何锡琛字宪纯(又做献臣),擅长内、妇科,也通外科,受曾祖父朗甫亲授,年轻时候到上海进修过西医。他对贫苦人施医施药还热衷于公益事业,如修桥铺路,办施医局、济婴堂,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呼他献臣先生。他不但是一位有名的医生,还是一位出色的园艺家,何氏将空余时间用于精心培育各种花卉药草。母姓徐名宝荆,性格爽朗,丝毫不受封建礼教的约束。勤劳能干,种地纺纱织布样样家务都干,家里吃的蔬菜均为亲自种植,基本上能自给。也许因为她不识字,所以要求小辈们要读好书。

1917年 民国六年(丁巳)十岁

白蕉从小聪颖,幼时靠祖父教导和借读人家的私人教授,他对古文诗词兴趣浓厚,少年时候就酷爱书法把零花钱全都买了笔墨纸张,独自一人在低矮闷热的小阁楼上练字,从欧阳询九成宫入手又临“二王”,酷暑严寒从不间断。

其父欲使儿子成为“上等人家子弟”,故教育颇倾心力,治家严谨。他让白在起居室的墙上(乡下称吃饭间)写了朱子家训等治家格言的条幅。何氏推崇法制,所以之后让白去法政大学学习。十岁那年,让白入县立第二高小接受西式新学教育。

1917年 民国六年(丁巳)十岁

县立第二高小毕业。

1919年 民国八年(已未)十二岁

五四运动爆发, 中国政局陷入混乱。白积极投入报国爱国热潮,担任金山县青年部长,与进步同乡创办进步刊物《青年之声》,宣传爱国思想,同工农群众去迎接北伐军。

1921年 民国十年(辛酉)十四岁

借张堰高氏秦山私塾(闲闲草堂)就读。其受到的良好教育对他后来的人生之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自己曾说:“从我在小学开始,就爱书法这门功课,后来读门馆(私塾)对篆刻又产生兴趣,经常翻借人家的印谱、书帖摸索学习。”可知其喜欢书法篆刻是由来已久的。

1923年 民国十二年(癸亥)十六岁

离开金山张堰故乡至上海求学,考入上海海澜英语专修学校。

1924年 民国十三年(甲子)十七岁

赴杭州浙江艺术学校学习,与唐云同学。

1925年 民国十四年(乙丑)十八岁

复入海澜英专就读(上海的海澜英专是徐悲鸿前夫人蒋碧薇的父亲办的),通过同学蒋丹麟结识徐悲鸿,与徐悲鸿、周练霞、徐建奇,和戚石印夫妇一起加入蒋梅笙组织的诗社学习旧体诗。白蕉在自己得意的诗作上常常钤盖“传送千秋”一印。后又上法政大学(未毕业)。

1926年 民国十五年(丙寅)十九岁

白蕉结识于右任,与于右任合作的书法长卷,为白蕉最早的书法作品。

1927年 民国十六年(丁卯)二十岁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内政局陷入白色恐怖,爱国青年惨遭杀害,白蕉因此失学。

内战时,难民饥寒交迫、陈尸街头,上层统治者却花天酒地,白蕉愤然作《悲上海》诗,痛斥当局。

同年奉双亲之命在老家与李畹芬女士成婚。虽然思想进步的白蕉,崇尚自由恋爱,对父母包办的婚事心存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夫妻感情很好。后白长期在上海工作,她在家上伺奉公婆下哺育三个子女实属不易。由于我父亲喜欢兰花,因此在他俩订婚后,白为她改名李兰,还给她起了一个洋名;依娜,称她为依娜夫人。畹芬和白订婚后还继续上学,俩人时有往来,白送她字帖,她给他织毛衣,放假时还看过电影,后肄业于爱国女中。因长期在白父母身边,耳濡目染对中医的理论和药性也通晓一二。她学过刺绣所以绣花很出色,所有家务更是白母的好帮手。其身体不好有十二指肠溃疡,曾大出血。但特别能吃苦耐劳,在父亲患肺结核期间照顾得无微不至。

其“白蕉”一名的由来与此有关,先生青年时期在学校与同乡女同学坠入爱河,而女生的家庭是外邦的暴发户,难结连理。他收到心仪女生送的白色美人蕉,便灵机一动改名白蕉。关于为何舍弃何姓不用,另有说法:白蕉先生是一个相当潇洒脱俗的人,不论是本身性情还是书法风格,冠以“何”姓,难显大度。

1929年 民国十八年(己巳)十八岁

白话诗集《白蕉》出版。共收诗作46首。

1932年 民国二十一年(壬申)二十五岁

书《屈原九歌长卷》。

1933年 民国二十二年(癸酉)二十六岁

为徐悲鸿《孝女曹娥图》题写小楷《孝女曹娥碑》。

1935年 民国二十四年(乙亥)二十八岁

作《出水亭亭图》。

经鸿英图书馆董事长黄炎培等推荐,任上海人文社史料月刊《人文月刊》编辑。后抗战爆发期间,图书馆基金告罄,拟遣散馆员,陈宝鸿建议推选白蕉为馆主任,白蕉做了大量工作,使图书馆赖以维持。

白青年时代也曾有过满腔的爱国热血订阅邹韬奋创编的雨丝报,写过切中时弊的文章,参加过支援工人的五卅游行,也曾参加过工人队伍迎接北伐军进上海。

1936年 民国二十五年(丙子)二十九岁

任图书馆主任期间,编辑史论《袁世凯与中华民国》一书,于1938年由叶恭绰作序出版,旋即被许多大学列为近代史必读参考书。影射蒋介石不要重蹈袁世凯之覆辙,受到黄炎培、柳亚子、叶楚伧赞赏,此书是研究近代史的重要资料。

1937年 民国二十六年(丁丑)三十岁

黑暗的旧中国内忧外患不断,他回到张堰想从父学中医以济世。但1937年七七事变,蒋介石采取不抵抗主义,“八一三”抗战爆发,日把战火烧到上海,白蕉携妻避难上海,执教于上海光华大学附中,与高逸鸿、唐云、张炎夫等组织“天风书画社”,并以诗书与郭晴湖订交。同时,积极参与徐悲鸿举办义卖画展,为难民募捐。在上海住的一段时间里,妻与白的老朋友和学生们都相处得很好,唐云、邓散木、周练霞等都风趣地称呼她为“白娘娘”(称呼我父亲的第二夫人金学仪为“蕉娘娘”)。

1938年 民国二十七年(戊寅)三十一岁

11月5日,日军侵入金山咀,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当局热衷于内战,实行不抵抗政策,祖父命他重回上海,认为租界能避灾。白不得不逃到上海,借宿在陈宝鸿房间里。陈宝鸿取出“瓮头春”酒招待他,白蕉不胜感叹:“想不到,‘明年知何世,傥荡瓮头春’,竟成了诗谶!”不久,白蕉被聘为上海地方协会秘书,移居在图书馆附近的“万华祥”布庄楼上。

白蕉目睹家乡生灵涂炭,悲愤交集。在作诗痛斥之余,与挚友邓散木一起举办“杯水书画展”,为抗战募捐,并将书画捐赠慈善机构,救济难民。担任上海光华大学附中师承中学任国文教员,在华东女中任书法教员,其间他致力于书画在上海渐有名气,同时任金山县各界抗敌会主席。

1939年 民国二十八年(已卯)三十二岁

与唐云合作《罗汉、草书成扇》。    

任上海地方协会秘书长。

1940年 民国二十九年(庚辰)三十三岁

任上海市私立师承中学国文教员。白蕉父亲去世,母亲病重,白蕉回乡探望,拒绝日本军官邀请。

白蕉这时,虽然没有摆脱前人的笼罩,但是在“与古人合”方面,做得已经很到家了。书行楷四屏《桃花源记》,则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4月书《赠立鼎先生书轴》。

同年,在上海联华广告公司刊行的《小说月报》之《今人诗文录》中刊登《书二书人》一文。

7月在上海举办第一次《白蕉书画金石展》

12月与马公愚、汪亚尘、李秋君、周炼霞、冯文凤等为上海儿童保育会举办义卖书画展。

1941年 民国三十年(辛巳)三十四岁

与金学仪成婚,此时,白蕉在上海文艺界名声日彰,与唐云、邓散木等过从甚密,煮酒论艺。在生活条件下,生活颇为窘困,金学仪有感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却随手写了一首诗“后乐拳拳只一端,何曾足下问三餐。试从今日为生计,不写兰花画钓竿。”

徐悲鸿赠送《双青毛竹图》中堂以示庆贺,并题诗“岂止留双影,相期耐岁寒。莫同闲草木,只为热中看”。白蕉喜出望外,作诗“代简一首”寄徐悲鸿以表谢意:“千枕花前醉后回,眼明一翰故人来。是何笔力雄且杰,为想诗情郁更开。天壤要留双杆在,雪霜未遗一心灰。江南妖梦何时了,长使云间把酒杯。

1942年 民国三十一年(壬午)三十五岁

4月,书《『和气谦恭』行书八言联》,在上海举办第二次“白蕉书画金石展”。

6月,集联八幅书成扇,书《与立(按:或为“之”字)风先生行书扇面》;书《意在何妨瘦行书扇面》;书《与仲林行书『人或毁己』斗方》;

作《幽兰》立轴。上海画坛素有“白蕉兰”、“石伽竹”、“野侯梅”并称“三绝”。白有一方闲章“不出不入翁写兰”。他在诗文中曾记学写兰蕙经过:“小庐客去晚归庭,架上吾师亮苦心。忽得影中花叶活,灯光面面事追寻。”又云:“故庐微有老名种兰蕙,花时远近有观赏者来。我侍我父,朝自庭院掇盆入室,及暮自室还庭,不为劳也。一夜模大王帖后,举目瞥见素壁花影,大动于中,顿尽研池墨沈,它日遂为常课。此我儿时初学写兰也。”因此,白蕉所绘兰蕙葳蕤有生意,既有漂逸婀娜之姿,又有芳香扑鼻之味,天真烂漫,超出物表。谢稚柳先生认为:“云间白蕉写兰,不独得笔墨之妙,为花传神,尤为前之作者未有。”

同时,也传言白蕉先生画梅之事,早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三十余年前,就有人想上门购买蕉师的画梅,被师母金学仪先生回绝。她画梅是在抗战胜利前后,迫于生计,白蕉先生经常开书画金石展,因金先生平时喜欢绘梅花,故有时在展览中亦挂上几件,一般由师母画梅,蕉师题句。作品有红梅、绿梅、墨梅等。

1943年 民国三十二年(癸未)三十六岁

再书《桃花源记》行书四屏。

当时人文图书馆由叶鸿英老先生捐款改名鸿英图书馆,馆长沈心卿也请他出任主任。四月在上海大新公司举办第三次“白蕉书画金石展”,并有门下弟子作品附展。

1944年 民国三十三年(甲申)三十七岁

作《芝寿兰馨图》轴。

该年前后,白蕉书风由欧转王,跨越明显。该年所作《行书自作五言诗》和1943年《行书成扇》具有明显的风格差异,当然也不排除其交叉风格创作的出现,不过在此之后的作品中就很少看到早年所常有的欧字面目。

1945年 民国三十四年(已酉)三十八岁

8月14日,日本天皇颁布停战诏书,接受《波茨坦公告》。9月2日,日本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中、美、英、苏等9国代表相继签字,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战后,李畹芬回到张堰一直伺奉白母直至1950年去世。

白蕉与吴曼青合作《醉仙图》,题1941(民国三十年,农历辛巳(蛇))年所作旧诗二章。

1946年 民国三十五年(丙戌)三十九岁

抗战胜利后考虑到家乡无中学不少青少年失学,故与方冲之、曹中孚、蒋志义、李新民、李效文等有识之士筹办浦南中学(即现在的张堰中学是金山区的重点中学)为家乡做了一点贡献。期间,任校董兼书法教员。

10月,在上海举办第四次“白蕉书画金石展”。

1947年 民国三十六年(丁亥)四十岁

为运凡书《出蜀旌旗自作诗二首行书扇面》,八月十五日,适为日寇投降二周年纪念日,同社共赋,白蕉得七绝五首。

11月,与吴湖帆、沈尹默等计47名书画家向中国红十字会捐赠作品。

1948年 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四十一岁

国内局势大定,白蕉回乡探母。伪县长为拉拢知名人士宴请乡绅,亲自邀白赴宴。白坚辞不得,被强之以去。席间,伪县长发言污蔑,为当局涂金,白当场驳斥之,众皆失色。事后白蕉被怀疑为地下党员,上了黑名单,因及早解放,未遭毒手。

4月,在上海举办第五次书画展。4月同郑午昌、陈定山、夏敬观、陈仲陶等组织沙龙燕集诗社。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丑)四十二岁

5月,上海解放。白蕉夫妇积极参与居民委员会工作,支援人民军队。土改时,白蕉特地回乡动员姐弟将全部地契交给政府,并受县委邀请作土改动员报告,宣传党的政策。柳亚子回国后,曾邀白蕉陪同去苏州无锡等地观光视察。白蕉返沪,柳即给他写信,并附一信给华东局领导,推荐白去华东局工作,白蕉不愿借重柳氏重名,故此信并未寄出。后上海市委请沈子瑜、沈志远出面,聘白蕉到上海市文化局工作。在填写工资要求的栏目中,白蕉考虑到国家经济困难,只要求八十个单位的生活费。

同年,《书法大成》出版,该为白书草书范例,包括《“桓公问”草书斗方》、《“张飞虽实武人”草书斗方》等。白与邓散木合写《钢笔字范》,对于促进钢笔在中国的推广传播起了巨大作用。土改时,白蕉特地回乡动员姐弟将全部地契交给政府,并受县委邀请作土改动员报告,宣传党的政策。柳亚子回国后,曾邀白蕉陪同去苏州无锡等地观光视察。白蕉返沪,柳即给他写信,并附一信给华东局领导,推荐白去华东局工作,白蕉不愿借重柳氏重名,故此信并未寄出。后上海市委请沈子瑜、沈志远出面,聘白蕉到上海市文化局工作。在填写工资要求的栏目中,白蕉考虑到国家经济困难,只要求八十个单位的生活费。任职期间,他为上海图书馆的恢复、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画院的筹建、上海工艺美术研究室的创建、以及上海书法篆刻研究会的筹备做了大量工作,并参加了恢复党的一大会址的筹备工作。

(《白蕉年表·上篇》,整理/赵静宜、子言。有改动)

1953年秋,白蕉赴京开会,和徐悲鸿相聚,邂逅南社重臣姚鹓雏,书《敬步鹓雏诗老原韵》,并在徐的陪同下看望了齐白石,齐老为白蕉作《芭蕉图》。白蕉在徐府逗留一周,临行,徐送白蕉近作一卷,翌日,徐悲鸿突然逝世,白蕉作挽诗悼之,寄与在京友人艾青,嘱其交治丧委员会。

1955年3月,白蕉为黄宾虹送殡,留杭三日,同行有赖少其、江寒汀、贺天健、唐云、林风眠、赵延年诸家。

1956年2月29日,上海美术工作者三十三人专车去常熟虞山写生,前后四日,5月上旬,与上海国画作者孙雪泥、贺天健、钱瘦铁、沈迈士、江寒汀、唐云、吴青霞、俞子才、张守成及西画雕塑家张充仁等二十三人去苏州旅行写生,日程为天池、华山、灵岩、天平及诸园林名胜、洞庭东西山,则以雨阻,未果去,先后七日。

1957年9月16日,齐白石逝世,白蕉写了“悼人民艺术家白石老人”,发在新民晚报“夜光杯”上,在赞扬白石老人的同时,文章分析了“有些画家到了生活去,为什么没有创作”的原因。这年反右斗争开始,白蕉被错误地划成“右派”,受到降级、降职、降薪的处分,下放到画院图书馆管理图书,被剥夺了创作及政治权利。但是,白蕉对国家的前途和信心未变,曾于1959年5月上海解放十周年之际,作《行草自作词“清平乐”二首》和《“山高惯伍”草书自作诗》歌颂祖国,10月份国庆十周年之际,又作《颂人民公社诗》,并作《节日夜游》书赠翁史焵。

1961年,白蕉摘掉“右派”帽子,4月8日,“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白蕉即下大力气进行工作和创作。1962年,他与任政等一起,在由沈尹默先生创办的上海市青年宫书法学习班执教,积极协助沈尹默、潘伯鹰先生作书法的普及、挽救工作,为新中国的书法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此时,白蕉的书法艺术水平达于颠峰,于1963年写下《兰题杂存长卷》(时间尚存疑)和行草手卷《杂书题写兰旧句》。

1965年春节期间,白蕉应安徽省博物馆、合肥师大、省文联邀请赴合肥讲学,继续为普及、挽救书法事业努力。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久病初愈的白蕉被莫名其妙地批斗、抄家,被冠以“摘帽右派”等许多莫须有的罪名,白力图澄清,被定为“翻案”,受到体罚、批斗,关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写交待材料,铲油画调色板,洗笔等,连请病假的权利也被剥夺,因此耽误治疗。后被“从严处理”,戴上“地主分子”的帽子,每月只发给三十元生活费,并取消了他的公费医疗。

1969年2月3日,农历十二月十七日凌晨,饱受折磨的白蕉含冤去世,终年六十一岁。白蕉在短暂的六十年间,经历了北伐战争、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反右斗争及文化大革命等历史时期,可谓阅进人间冷暖。白蕉的一生,是学者、诗人、书画家的一生,但也不乏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他一生服膺于晋人的人生观念,超然物外,平淡冲和,但是,又不乏“刑天舞干器,猛志固常在”的一面,在勤奋俭朴,甘于淡泊,默默地完善自我人格尊严的同时,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他也能挺身而出,以自己的文字和行动支持抗日,歌颂祖国,表现了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崇高人格。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白蕉 书法家 近现代 责任编辑:江金玲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2/11/11
上一篇白蕉:行书蹈德正身八言联 下一篇于右任:佛心

我来说两句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