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天衡先生是一位在书、画、篆刻及艺术理论研究方面均取得辉煌成就的著名艺术家。本文拟从韩天衡先生篆刻艺术谈起。
我个人认为,以书、画、印三方面而论,韩天衡先生的篆刻水平最高,也最负盛名,而他的篆刻之所以髙,又正是植根于他的艺术修养,特别是他那别具一格的书、画艺术。
韩天衡的篆刻作品给人们带来一种雄强、奔放的美感,但细细品味之后,内中又有一种秀致、工稳、平奇动静的美感,具有内在深邃的艺术含量。我认为这就是韩天衡篆刻成功之处。也是许多印人至深仰慕;悉心模仿特别偏爱的原因之一吧。
印章艺术近三千年辉煌历史中,许多著名的前辈印人,将印章之道,秦汉为宗的道路走至近于登峰造极,他们的种种探索把现代的篆刻家们在创作形式上逼到了一个前后左右都是古人楷式的境地,形成了种种难以跨越的障碍,这些情况使得我们的篆刻家不得不另览生路。
韩天衡的篆刻来源于传统,从方介堪、方去疾二位名师游,早期临摹古印几千方,有着非常深厚的功力,他在取得了成功的基础上,不甘心因袭守旧,不以娴熟的思路 技法为极则,满足在前贤开拓的路上遨游,独辟新径,毅然选择了并非坦途的以不起眼的鸟虫篆入印的推陈出新之路。在探索往昔篆刻和印学流派的认识上,开始归 纳了奇中见平,动中寓静,雄、变、韵的探索目标。在其志于创新的近三十个年头里,韩天衡的创作道路上充满了艰辛、苦恼、彷徨。也充满了喜悦、成功、快乐。韩天衡由师迹师心而自成其心,自成其迹,自成正果。韩天衡的篆刻作品在篆法、章法、刀法、气息和创意上都达到了一个比较完美的艺术境界,他在篆刻界倡导了一种新的审美创作类式,可以说韩天衡的创新是成功的。书刻界泰斗沙孟海先生赞扬韩天衡篆刻为现代印学开辟一种新境界。我认为沙老的评价对韩天衡来讲是恰如其分的。
细观韩天衡的篆刻作品,无论劲细的鸟虫篆朱文,还是粗壮的满白文,内中都不难着出黄牧甫、赵之谦、吴让之的遗昀,还有些古鈢有之意,但更 主要的是见出韩天衡自家的匠心。他的满白文作品比较接近黄牧甫,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渗入了他本人的印学观点,我们还可以从韩天衡的篆刻作品中看出一种新颖的 技法装饰味道,这也是一种对明清印人的回归。
韩天衡先生是善于从前辈印人的怍品中捕捉契机,发扬光大,取其一,生其二的。
韩天衡篆刻所表现的美,对欣赏者来说确实是一种享受“壮暮堂”一印以韩天衡所得意的鸟虫篆入印,从篆法、章法、刀法上讲都无可挑,是有笔、有墨之精品。此 印结体刚劲,技巧娴熟,有寄托、有激情,完全地体现了韩天衡先生的寓险绝于平正的审美意趣和个性。“刘海刀技”、“百乐”二印均有黄牧甫白文印意趣,雍容 大方,朴质自然,但印中更多的是表现了他个人的印学观点,不被黄所缚束,入而能出。印中所显现出的现代人的形式敏感,是黄牧甫所不及的,当然这也是时代的 局限。其中“百乐”一印。“乐”字上半部用圆笔,下半部用方笔,可谓“方圆兼备”,“百”字左边一竖略带孤形,这样两字皆活,使印文字整体的排列,活中有 稳,平中见奇。试想如果两字均用方笔,其艺术势态将远远不如现在这样动人。“古艳”一印,以韩天衡自出机杼,新颖不俗,刚健婀娜的篆书入印,很好地体现了 韩天衡“以曲为直”,“以方为圆”的秦汉鸟虫篆的线条和汉木简线条结合笔法所创的“韩体”表现在他的书、画、印中,使三门艺术通过十分活泼的形式有机地结 合在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韩天衡的印作非常大气,第一眼看到,便被感动,隔一段时间以后再来观看还是被感动。其滋味隽永,妙不可言。韩天衡先生 在求变的道路上艰辛地摸索,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在全国展览及多种大赛大展中不时可以窥见韩天衡派的作品,而且入选的数量相当可观,可谓海内外从者遍 布,有成“韩流滚滚”之说。
在这巨大的成功面前,韩天衡是冷静的,清醒的。他在85年由上海书店出版的“韩天衡印选”后记中说:“探索不单以摘到果实为乐趣,探索本身即充满乐趣。在 求变的道路上……有变得为前辈行家谬许的面目;有变得令人摇头批评的怪腔,我认为这对探索者仍是珠宝。”正如韩天衡先生所说的一样。我们不能说韩天衡的篆 刻已经完善了,十全十美了。因为千百年来几乎所有的篆刻之路都踏过古人的足迹。因此现代人的创新,千百倍难于古人。魯迅先生说“新的艺术没有一种是无根无 蒂突然发生的,总承着先前的遗产。”做为当今中国印坛的一位杰出的崛起者,我们对韩天衡的研究应该放在整个中囯篆刻史上进行评价。韩天衡极有可能成为中国 篆刻史上开宗立派的大家。当然这要后人去评价,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韩天衡的名字已同当代篆刻艺术联系在一起了。
韩天衡极为重视篆刻理论之研 究,是当今印坛上以一印人兼理论与创作于一身的著名艺术家。有《中国篆刻艺术》、《中国印学年表》、《历代印学论文选》、《印学三题》、《篆刻辩決》、 《韩天衡书画篆刻》、《韩天衡印选》、《秦汉鸟虫篆印选》等多部著作闻世。在国内外许多专业杂志上发表其大量的论文,是艺术家、学者化的表率。
做为一位影响极大的篆刻家,韩天衡的门生及追随者是难以计数的,而韩天衡谓“幸勿学我,似我,宜学古人,他人”,对于求学者有教无类、传道、晓理、解惑, 循循善诱,滞者导之达,蒙者开之使明,教人为学,不执一偏。笔者乃“韩派”学习者,曾亲赴“百乐斋”聆听韩天衡先生教诲,受益匪浅。我所写的本篇短文,难 尽人意,可谓一己之见,好在題目是“印象”,不是“研究”,所以,很难具备深层的价值,仅停留在表面的印象赏析和介绍上,只是表达我一个仰慕者对韩天衡先 生篆刻艺术的敬意而已!
|
||||||||||||||||||||||||||||||||||||||||||||||||||||
上一篇:《自叙》——王静芝 | 下一篇:中国书法是世界文化的光辉 |
我来说两句 | ||||||||||||||||||||||||||
|
||||||||||||||||||||||||||
拼客动漫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https://www.7w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111671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穗天零字第TH-0119号)
广州拼客动漫科技有限公司 GuangZhou PK Ani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地址:中国 广州 天河区广汕二路13号天河软件园凤凰园区A区二楼A1-A4 邮编:510520 电话:020-85217637-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