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积分社区论坛
在线客服密码安全
首页
热门网课
书画测评
AI测评
ISC2000
数字资源
大赛入口
师资培训
网站地图
险被烧毁的《富春山居图》
编辑:hefenzhao | 时间:2015-03-04 15:40:47 | 浏览:2029
】【打印

卷首残存小段 纵31.8厘米,横51.4厘米 称为《剩山图》现浙江省博物馆藏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在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79岁时为无用禅师作,纵33厘米,横636.9厘米。


生活在富阳的黄公望以富春江为题材,为了画好这幅画, 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深入的观察,真切的体验,丰富的素材,使《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有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加上黄公望晚年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遂造就了一代传世名画。此画既形象再现了富春山水的秀丽外貌,又把其本质美的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这件宏幅巨制直到黄公望谢世前不久才告完成,前后倾注了大约七年的心血,是画家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结晶。


后段长卷《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 横636.9厘米 纸本水墨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展开长卷,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丘陵起伏,峰回路转,江流沃土,沙町平畴;云烟掩映村舍,水波出没渔舟;近树苍苍,疏密有致,溪山深远,飞泉倒挂;亭台小桥,各得其所,人物飞禽,生动适度。正是“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达到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时至今日,当人们从杭州逆钱塘江而入富阳,满目青山秀水,景色如画,仍会自然地联想到《富春山居图》与两岸景致在形质气度上的神合,从心底赞叹作者认识生活、把握对象的神髓,进而提炼、概括为艺术形象的巨大本领。


元代以来,历代书画家、收藏家、鉴赏家,乃至封建帝皇权贵都对《富春山居图》推崇备至,并以能亲眼目睹这件真迹为荣幸。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每天不思茶饭地观赏临摹,甚至在临死前还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幸被吴洪裕的侄子及时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目前珍藏于浙江博物馆;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hefenzhao
上一篇宁夏“三关口筑路碑”的八分书碑.. 下一篇【书法名人】唐寅与他的绘画艺术

我来说两句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