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积分社区论坛
在线客服密码安全
首页
热门网课
书画测评
AI测评
ISC2000
数字资源
大赛入口
师资培训
网站地图
于右任及标准草书(三)
编辑:江金玲 | 时间:2014-11-10 14:57:36 | 浏览:7240
】【打印

标准草书是符号的规范,是字法的“标准”


标准草书问世以后,在社会上,特别是在我国书法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些著名书法家、学者纷纷写诗著文给予肯定和赞誉。有学者认为于右任对草书规范化工作的贡献至少有三点;一是规范草书形体,草书构形规律——神奇符号的发现和使用,让人们了解草书的一般规律,具有全民性;二是在文字学上的贡献;三是草书是被简化了的,以圆线为主要特征的书体,《标准草书》符号化以后更为简例迅捷。于先生发前人所未发,完成了后人无法企及的伟大工程,——草书妙理——符号规律的发现,是草书发展划时代的壮举。然而也有少数书家对此议并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草书一旦标准化了,还有什么艺术可言”!“标准草书作品就像一个模子倒出来的”等等,等等。他们或是对草书结构体系不甚了了,或者是对草书体系略有了解而不愿受其约束(约定俗成),随意创作,以竞新赏,或者误将“标准草书”所致力的草书字法(草法符号)的“标准”当作了是于右任先生在倡导草书艺术“标准”化。“标准”一词,《辞海》曰:“标准者,衡量事物的准则,榜样,规范也。”可见“标准草书”就是草书字法的准则、榜样,规范化。草书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并不意味着用笔、结体、章法的“统一”、“规范”。书家使用标准草书的符号系统尽可以在用笔上(藏锋、露锋、中锋、侧锋、方折、圆转的使用)、结体上(大小、肥瘦、清秀、俊逸、粗犷等的不同)章法上(疏密、聚散等)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于右任所创立的“标准草书”影响一代,数十年来,师从先生研习书法而卓然成家者颇多,蔚然成“于派”。但各人风格不同,异彩纷呈。刘延涛,几十年一直在于先生身边工作,研究书论、书法,是于先生创立标准草书的最得力助手。他的字也像他的画一样清隽委碗。胡公石,在草书规范化方面是于先生最优秀的继承者与发展者之一,他的草书,像于草一样法度严谨,笔势流动。唯笔道的波磔变化,末笔蓄势上不似于书,却是自家面目。李普同,四十年代末投于先生门下,为入室弟子。他的草书结字之中宫紧收、时取纵长体势却与于先生从魏碑脱颖而出的结法不尽相同,表现了自家风格。金泽子卿,为于先生唯一的海外弟子。他是篆、隶、楷、行、草书五体皆精的大书家。他的行书和标准草书作品,无论笔法、笔势、笔力、结字、字势、韵味都能再现出于右任先生草书的风神,甚至达到乱真的地步,但在表现笔势字势的力感、用笔轻重的变化却有自己面目。在台的于门书家胡恒、李超哉、唐涛、金仲原、彭涛、杨昆峰、苏天赐等皆“虽学于书,仍见家法”,各人有各人的特点,各人有各人的风格。日本高崎书道会的天田研石、小林幽斋、田岛流水、金泽清华等诸位书家及我国的一些研究者、标准草书家何尝不是如此。胡公石先生也曾强调:“我们所说的标准草书,是指作草书时草法的标准化、规范化,它和书法家书各自形成的或雄浑或婉丽等等风格与流派是两码事,就像提倡写文章要讲求语法,而文章风格可以各不相同一样,二者并无相悖之处。今年春季,中国标准草书学社举办“社员作品观摩点评活动”,出现了三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其一,标准草书作品会承于书的衣钵,颇具于书的韵味,但也有自家法度;其二,以标准草书为主体,兼用行草字体杂陈其间,用笔提按跌宕,线条结体颇具变化,与于书的体势不同,有自家的面貌。其三,以章草笔法或狂草章法写标准草书,或亦章亦草,别开生面,或字间略有联绵,让人耳目一新。可见标准草书研究者,也在探索创新的问题。使用标准草书的符号系统完全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虽然大家使用的符号系统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各人的书法功底和书论(艺术)修养的不同,所以表达的意境和艺术风格也不一样。


于先生在《标准草书千字文》第八次修正本出版时仍很虚怀地说:“这只是一个蓝图,伟大的建筑,还要国人共同努力呢!”随着历史的发展,标准草书符号系统一定会更为完善、实用、合理;标准草书将会更为普及;标准草书的艺术风格将更为繁多,标准草书“百花齐放”的历史时期必将来临!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于右任 书法家 近现代 草书 责任编辑:江金玲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3/3
上一篇于右任《标准草书千字文》(一) 下一篇近代书法名家于右任简介

我来说两句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