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积分社区论坛
在线客服密码安全
首页
热门网课
书画测评
AI测评
ISC2000
数字资源
大赛入口
师资培训
网站地图
于右任及标准草书(二)
编辑:江金玲 | 时间:2014-11-10 14:57:36 | 浏览:7238
】【打印

草书规范化的六个方法步骤


于先生早在20年代末期就开始研究草书,他深恶痛绝草书中的“难识、难写,难以记忆”这些“怪”现象,决定研究草书并使其规范化。其方法步骤有六端:


1.明确目的和原则


我国文字繁杂,偏旁部首繁多,难认难写,识难用迟,所以为了“广草书于天下,以求制作便利,尽文化之功能,节省全体国民之时间,发扬全民族传统之利器,岂非当今之急务欤!”也就是说,把中国具有两千余年历史的书体——草书,怎样使他由繁而简,由难而易,由苦而乐,由纷歧而趋于统一,由虚玄而归实用。这就是最终目的。“斯旨定后,乃立原则:曰易识,曰易写,曰准确,曰美丽。依此四则,以为取舍。字无论其为章为今为狂,人无论其为隐为显,物无论其为纸帛为砖石为竹木简,唯其以众人之所欣赏者,还供众人之用。并期经此整理,习之者由苦而乐,用之者由分立而统一,此则作者之唯一希望也。”


2.立草书社


1932年12月在上海静安寺路静安别墅(弄堂名)9——11号(三宅相通)成立标准草书社,邀集同好,共同研讨、切磋。周伯敏、刘延涛、杨天骥、刘海天、曹明为、刘生芳等人参与其事。胡公石先生1932年5月拜于先生为师。1935年夏,他从暨南大学毕业后进入草书社工作,主要参与了选字与释例工作。于先生任社长,并亲自主持工作,“整理那千头万绪、茫茫无所归的草书”,使草书研究有了专门的机构,为草书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3.广泛地汇集草书资料


草书社成立后,在上海各报刊登征集草书告白,广泛搜集历代草书的书作(墨迹、塌本)、论著。全社同仁用数年时间广求历代草圣遗迹数百种上千个版本,潜心于书理、书法的研究。


4.决定标准草书的“母本”——今草,并以“千字文”为选字基础


于先生最初拟以章草为“标准草书”的“母本”,因有其不可克服的缺点,遂更改计划,逐渐形成了以今草为标准书的“母本”。“隋唐以来,草书者率众千文习起,因之草书名家多有千文传世,故草书社选标准之字,不能不求之于历来草圣,更不能不求之于《草圣千文》。”于右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草书进行了比较研究。千字文是历代草书家最关注、最着力的课题,“名家聚会,各献其长”,便于名迹之间的比较而择优汰劣,再者,“千字文”字数之多,常用字已占大半,作者定一,习者可以举一反三,以少胜多,以点带面,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5.集体研究,逐字比对


古玩论坛草书社同仁对草书法帖上的每一字的结构,以及位于不同部位的偏旁、部首的草写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且就同类字进行排比研究,反复比对;对于一字多形、结构各异的各家草字进行比较、归类、筛选、定型。在前人积累的零散经验的基础上,发现了普遍存在的共同“代表符号”在草书中的重大作用,并加以系统化和理论化:由于右任述意、刘延涛笔録撰写了《标准草书凡例》,说明“凡代表二个以上部首之符号曰代表符号”。并例举了左旁27个、右旁23个、字上7个、字下7个、以及对称符5个、右上符、左上符、交笔符2个、补笔符累计74个代表符号。《标准草书释例》则对各种符号作了详细的剖析、解说。《附录》则有《符号之互借与习惯字》、《词联》、《略论书理》、《疑似字表》,对一些习惯字及草书书理、疑似字等问题作了详细的说明或比较。这样既使草书符号系统非常条贯,明朗、清晰,又得到书法理论的支持,完成了标准草书的系统化、理论化工程。标准草书“解开了草书古今难传之谜,揭示了草书制作与普及的秘诀。”胡公石先生在回忆这段历史时说:“当时摄影技术还不发达、精湛,更无复印技术,只能采用传统的向塌技术,把每个字用拷贝纸衬灯光双钩空心字的办法,把各种字帖上的字双钩后,按字分类,进行同字整理——把相同的字或相同偏旁的字进行结构分析,从中找到他们的共同规律。再开会集体审查、讨论、淘汰不合原则的字,按“四则”选用合适的字。在选字中,多取较早作者的字。刘延涛先生回忆说:“当时选字的情形是这样的:千字文中每一个字,古来书家的草法,只要我们能看到(的),就把它钩出来,然后再开会审查。审查时,先把不合于原则的汰去,再就合于原则的,选用最早的作者。如某一草法,董其昌有米芾也有,则舍董而用米;米有孙过庭也有,则舍米而用孙;同理,如二王也有,则舍孙而用二王。这是表示对创始人的敬意。当然也有例外,如某家字用得太多,而某家太少或根本没有时,则设法采用后者,殊使学人对于历代作者都有认识的机会。或者前代的草法,太重美艺,未若后来之便利实用时,亦采用后者,因为标准草书之作,本来是为实用的。但是,说来简单,审查时的争执,也常有不欢而散或累月时不能解决的。这固然是于先生的民主风度所招致,然亦是见同仁工作的认真。”刘延涛先生还在《标准草书千字文》第二次印本跋语中说:“当年社中同仁,一灯对座(坐),每得一字一解,逐一呈清右公主裁,此状历历在目前……”由此可见,草书社在研究草法时是逐字比对,系统研究,集体讨论,右公主裁。


6.《标准草书草圣千字文》是借用历代草书名家艺术成果的结晶


于右任主持的“标准草书社”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终于在1936年7月完成了《标准草书范本千字文》的编撰工作,并由上海汉文正楷书局付印五百本行世。《标准草书千字文》第六次本连上款下款计1027字,其中七十五字在古迹中找到不满意者,于右任与社中同人按“标准草书”原则,依古意补入,其余952字全都采自古代书家作品之中,占全部字数的92.69%。其中选用了王羲之213字,怀素136字,仅此两人已占总数的33.29%(三分之一弱)。从古帖中选用的952字,共参阅了历代四十三位书家的六十二个版本的《千字文》作品。其中最知名的如智永(宋拓等四个版本),怀素(澄、寒等十一个版本)、欧阳询、孙过庭(三希堂等四个版本)、虞世南、贺知章、鲜于枢、邢桐、王宠、米芾、董其昌、陈淳、文璧等。参考的其它草书作品,上自西汉,下迄近代,时间跨度二千余年,约有一百五十位书家的数百部作品“涉及之刻帖、墨迹,从《急就章》、《月仪帖》,《出师颂》、《十七帖》、《书谱》、《自叙帖》等草书名帖,到《淳化阁帖》、《绛帖》、《大观帖》、《三希堂法帖》等大型丛帖;从新出土的《楼兰文字》、《流沙坠简》,到新影印的《古今尺牍》、《故宫周刊》,乃至日本的《书道全集》,可谓是应有尽有。汉之崔瑗、张芝,魏之锺繇,吴之皇象,晋之索靖、王羲之、王献之,南朝之智永、唐之孙过庭、颜真卿、怀素、张旭等等。书圣王羲之的作品收集了一百余帖,入选《范本千字文》的有104帖,除《兰亭序》、《圣教序》、《十七帖》、《洛神赋》等常见的名著外,还有大量的今人罕见的书经法帖。“历朝历代尽收其中,直到民国王世镗。蒐集之广泛,选检之认真,古今未有。时人称之为“集字百衲本”,何止百衲焉!其价值更无以估量。古之草书千文不下百种,无一能与之同日而语也。征集资料的丰富,使选字具有的坚实的基础,从而使研究具有深度:“草书大家及其名品的参考及选择,使其研究成果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具有高品味。而众多书家及其作品的参与,又使其研究具有了普及性与大众性。”


刘延涛先生评标准草书说:“确立草书系统,挈合草书符号,表例条贯,晤一通百,于极紊乱复杂之中,求出其极清晰严整之演变规径,而为中国文字放一异采!”32《标准草书草圣千文》的出版,表明了草书已进入了符号认知阶段,这是草书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壮举,也是草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正如刘延涛先生所说的,这是“利天下利万世”“最伟大的贡献。”


《标准草书草圣千文》问世以后,在我国书法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得到了一些著名书法家、社会名流、学者的一致肯定和赞扬。但是,于先生对“标准草书”慎之又慎,精益求精,先后又出版了八个修订本,及第十次本,使之能更好地为国民所利用,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和精力。


胡公石先生继承于先生所始创的标准草书未竞事业,经五十余年的潜心探研,以《标准草书千字文》为母本,在此基础上又整理和编写了收有常用字六千多个的《标准草书字汇》一书。他增加了152个单独符号,“代表符号由原来的74个增加为87个,部首由原来的349个增加为384个。这样,依草书的组织(为主)的代表符号,和依楷书的组织(为次)的单独符号使汉字草法标准化、规范化趋于完整。“掌握了这两种符号,举一反三,引申推衍,草书的辨识与书写便会得心应手,十分方便。”36两种符号的发现,“揭示了草书制作与普及的秘诀”,“解开了草书古今难传之谜”,《标准草书字汇》的出版以及符号的扩展是草书规范化历程上的又一里程碑。


于右任草书三则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于右任 书法家 近现代 草书 责任编辑:江金玲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3/3
上一篇于右任《标准草书千字文》(一) 下一篇近代书法名家于右任简介

我来说两句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