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积分社区论坛
在线客服密码安全
首页
热门网课
书画测评
AI测评
ISC2000
数字资源
大赛入口
师资培训
网站地图
李隆基——石台孝经(一)
编辑:钟志芹 | 时间:2014-11-06 16:56:22 | 浏览:10482
】【打印

唐 李隆基《石台孝经》简介:

   此碑碑文内容是被中国历代统治者奉为治国之本和约束民众之准则的《孝经》,由唐玄宗李隆基(712~756年在位)亲自作序、注解并用唐隶书写,小字部分是注释。碑额上“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经台”16个字,是太子李亨(后来的唐肃宗,756~762年在位)用小篆体所撰写的。碑身之上最小的字体是当时参与镌刻该方石碑的人员以及机构的名字,用唐楷书写。最后是唐玄宗为自己之所以刻制该碑的一段行草批注:“夫,孝者,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故亲自训注,垂范将来。”李隆基认为“尽孝之人必能尽忠”实际上已经十分巧妙地把宗法与血缘的关系结合在一起维护其阶级统治。书法工整,字迹清新,秀美多姿。这方石碑采用四面刊刻文字的独特形制,由四块色如墨玉、光可鉴人的细石合成;碑头有方额,额上刻浮雕瑞兽、卷云;额上盖石做成灵芝云纹簇拥的双层花冠,顶上作山岳状;碑下有三层石台阶,三层石台四面都刻有生动的线刻的精致蔓草、雄浑瑞兽等图案,均表现了唐代雕刻所特有的富丽作风,故称《石台孝经》。

   《孝经》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讲述的是孝与悌两个道理,孝是晚辈对长辈的一种尊敬之情,悌是兄弟姐妹之间平和友爱的一种关系。古人常讲:“百善孝为先。”因此古人研究学问,首先读《孝经》,再读四书五经。《孝经》认为“孝”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认为“孝”是自然规律的体现,是人类行为的准则,是国家政治的根本。《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共分十八章,全文不足两千字,是儒家十三经中篇幅最短的一部。

   《孝经》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有孔子(前551~前479年)说和曾子(前505年~前435年)说等,学界一般认可为先秦儒者所作。清代纪昀(纪晓岚,1724~1805年)在《四库全书总目》说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其中古本《孝经》就曾因出自孔子故居墙壁中而得以传世。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北宋经学家邢昺(bing,音丙)(932~1010年)疏的版本。

   《石台孝经》刻成后,被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今西安南门外东南处)的国子监内。874年,黄巢起义爆发,长安城遭到战火冲击,它与唐《开成石经》一同遭到劫难。唐昭宗天祐元年(904年),朱温胁迫唐昭宗李晔(888~904年在位)东迁洛阳,唐长安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国子监也在劫难逃。与此同时,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开始缩建长安城,因国子监被划在城外,就移《石台孝经》碑石于唐皇城尚书省西隅(今西安市社会路一带)以防散失。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陕西运转副使吕大忠又将《石台孝经》《开成石经》及一批重要碑石移至西安碑林现址。

   《石台孝经》在碑林众多碑石中体积最大、形制最独特,有“迎客第一碑”之称。碑文隶书追汉隶风规又小变其法,丰腴爽利,颇有盛唐气概。上面的“民”字都缺最后一笔,这是唐玄宗有意而为的,是为了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在封建帝王时代,行文要避讳,就是当人写到与本朝皇帝的名字相同的字,都要少写一笔,这就叫避讳。至于前代经典著作中的字是不用改的,这叫“临文不讳”,不过书写时要缺笔。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钟志芹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1/7/7
上一篇李隆基——石鹡鸰颂 下一篇李隆基书法成就简介

我来说两句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