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积分社区论坛
在线客服密码安全
首页
艺术品评估
非遗大师
专家委员
证书样式
在《寒食帖》里,世间一切都如此的不起眼
发布者:灰灰爱写字 | 时间:2015-08-20 15:07:14 | 浏览:1801
发现城市:广州
发现地址:网络

    时间过得很快,时间也很短暂。憧憧往来,然而世间的一切,在《寒食帖》里,都显得如此的不起眼。

《寒食帖》译文:

    自从我来到黄州,已经度过三次寒食节了。每年都惋惜着春天残落,却无奈春光离去并不需要人的悼惜。今年的春雨绵绵不绝,接连两个月如同秋天萧瑟的春寒,天气令人郁闷。在愁卧中听说海棠花谢了,雨后凋落的花瓣在污泥上显得残红狼藉。美丽的花经过雨水摧残凋谢,就像是被有力者在半夜背负而去,叫人无力可施。这和患病的少年,病后起来头发已经衰白又有何异呢?

  春天江水高涨将要浸入门内,雨势袭来没有停止的迹象小屋子像一叶渔舟,飘流在苍茫烟水中厨房里空荡荡的,只好煮些蔬菜,在破灶里用湿芦苇烧着,本来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时候,看见乌鸦衔着纸钱,才想到今天是寒食节想回去报效朝廷,无奈国君门深九重,可望而不可及;想回故乡,但是祖坟却远隔万里本来也想学阮籍作途穷之哭,但心却如死灰不能复燃。

浅析:

   以前只是从文字上了解过一些有关“乌台诗案”的始末,也知道这件事对他意味着什么。但当看到他的笔记,看到这篇《寒食帖》,看到帖子下面的火烧痕迹和水迹,以及一篇又一篇长长的题跋时,心中有着一种无法诉说的怜惜与爱慕之情。除了王阳明历经大难,还能保持那份豁达以外,似乎没有哪个文人能做到他这样,达到他这种境界!

   说到因言获罪,让人想起了洪亮吉。清仁宗亲政以后,为广开言路,洪亮吉冒死上书,指责仁宗为政,没有扭转和珅以来的腐败局面,说他应先效法他爷爷世宗皇帝,而后效法他太爷爷圣祖皇帝。言外之意就是他比不上他的祖辈。仁宗大怒,最后把他发配到边疆。几年以后,京城大旱,仁宗自省,为洪亮吉事下罪己诏,并重新启用洪亮吉。洪亮吉拒绝之后,从此游山玩水,踏遍了清朝疆域,写下了诸多见闻著作。

  洪亮吉和他都有着共同的性情。或许这也是文人的性情。在面对生死的时候,他写下了绝命诗。但最后,他还是死里逃生,来到了黄州。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相对于他前半生和后半生的人生遭际,在黄州的几年,或许是他一生中最快乐、最平静的时光,取得文学成就最高的时光。在当地父老的帮助下,他盖起了一座名为“东坡雪堂”的书屋,并自号“东坡”,《念奴娇》、《浪淘沙》、《赤壁赋》都是在这段时间内所写。

  就这样,他在这里一待就是三年。这年春江水漫,大雨似乎就要冲垮家门,小屋仿佛江中的一页舟楫。屋外是冷雨,桌子上是冷食,破破烂烂的灶台内烧着潮湿的芦苇。看到乌鸦衔着坟墓间烧剩的纸,才知道今天是寒食节。君王的门重重深锁,想回去祭奠逝去的父母也在万里之外。尽忠不成,尽孝不能。人生就此找不到出路。他想起了阮籍“穷途而哭”的故事。却发现内心早已心如死灰,连片刻的余情都不曾有,有的只是一片死寂,一片吹不起的死灰。

  写下这篇墨迹之后的若干年,他被贬到了琼州,也就是现在的海南省。他的好友黄庭坚看到了他的这篇墨迹,便在后面写下了跋文。

   几年之后,他去世了,黄庭坚来到了鄂城樊山游玩,在松风阁休息时,黄庭坚想起了他,于是动笔写下了著名的《松风阁诗》,写下了失去朋友的孤独和感伤,也写下了中国文人的心灵之交。

旷世神品:

  《寒食帖》全称《黄州寒食诗帖》,书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69年)。纸本,行书,纵37.4cm 横734cm,系两首五言十二名诗,共17行,129字。

   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轼四十五岁,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第三年四月,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作此两首寒食诗,书写此卷的时间大约在翌年,或元丰七年离开黄州以后。元符三年(1100)是卷收藏者蜀州张氏取之邀黄庭坚观赏,并书一则题跋,与原迹可谓互为辉映。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因为有诸家的称赏赞誉,世人遂将《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还有人将“天下三大行书”作对比说:《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帖》是至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先后媲美,各领风骚,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里程碑。

题跋史评:

   黄庭坚在此诗后跋题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董其昌也有跋语赞云:“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

   此卷用笔或清俊劲爽,或沉着顿挫,字体由小渐大,由细渐粗,有一种徐起渐快,突然终止的节奏。黄庭坚跋盛赞此卷于诗胜过李白,于书兼有唐、五代诸家之长。苏轼曾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又说:“天真烂漫是吾师。”实为此卷的写照。

书法鉴赏:

  苏轼,排在宋朝四大书法家的首位,其书法以楷、行为主。其楷书主要是以唐颜真卿为取法对象,得浑厚雄强之势,但用笔有晋人法意,楷中带行,结字平扁,如石压蟾蜍,变化丰富,个鲜明。其行书以颜书为底,上朔二王,写得雄秀兼备,古朴多姿。苏轼的书法,是典型的文人书风,他的书法,是构建在其广博而精深的文学基础之上的,苏轼在其论书绝句中写道"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其极具个性的书法对后世影响极大,宋以后,学颜的都学苏字,而写二王的,也没法绕过苏字。

   《寒食帖》有天下第三行书的美名,其艺术水平也是相当高的。开篇之始,书写平缓,字体端正,其后由于感情的变化而使作品的用笔、结字急剧变化,字越写越大,笔势也越来越急促,最精彩的是中段,感情象火山喷发一样不可抑制,最后又复归平缓。苏轼写这件作品时,由于被贬职流放,正是处于人生的低潮。“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途)穷,死灰吹不起!”读其文句,感其心境,观者莫不为之动容,书为心画,此言不虚也。

   《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诗写得苍凉惆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

                                                 (图片及资料来自网络)


分享到:
[上一篇]古人怎样“签名”——二王篇
[下一篇]历史上公认的13幅神作
称  呼:
验证码:
内  容:
条幅类
篆刻类
碑文类
牌匾类
抄本类
其他类